携程一季度财报释放了什么信号?

日期:2023-06-25 09:47:05 / 人气:309


许多人都在谈论国内消费的复苏。不同行业的人感知差异巨大,只能说感知到了温暖,携程显然是感受到温暖的那一方。
昨天,携程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,交出了一份亮点颇多的成绩单。根据这份财报,今年一季度,携程实现净营业收入92亿元,同比增长124%;净利润34亿元,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31%。
众所周知,得益于客观形势的变化,作为国内消费领域的前几大领域,在消费者报复性消费的助推下,今年一季度旅游市场也迅速回暖,促使携程主营业务大幅反弹。同样,根据财报,今年第一季度,携程住宿预订收入35亿元,同比增长140%,环比增长106%;交通票务收入42亿元,同比增长150%,环比增长89%。
具体来说,为什么携程的主营业务实现了强劲反弹?携程因为三年疫情练就了怎样的“内功”?在复仇消费不再红火,行业发展趋于平静的情况下,携程的业务增长会出现疲态吗?
01
为什么主业能强劲反弹?
不得不说,携程交出的成绩单,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主营业务的强劲反弹,犹如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能够有效提振行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,携程在境外出境游方面也跑赢了市场。今年一季度,受多种因素影响,国际航班恢复缓慢,仅比疫情前增长15%左右,但携程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0%以上,国际OTA平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0%,比2019年同期增长100%,创下历史新高。
对此,携程集团CEO孙洁给出了这样的描述和总结:“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24%,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。在积压需求的强劲释放和有效的成本控制的推动下,第一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达到31%。2023年初,旅行者表现出强烈的出国旅游意愿,行业蓬勃发展。”
那么具体让外界关注的是,携程的主营业务为什么能实现如此强劲的反弹?理清这里的逻辑,有助于我们理解如此强劲的反弹会持续多久。
首先,在旅行方面,携程呈现出快速复苏的节奏,表现在上面提到的两大方面:一是今年一季度期间,携程在出境酒店和机票方面跑赢市场,复苏势头凶猛;第二,携程海外OTA平台Trip.com的预订量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。
其次,酒店方面,由于前三年的疫情,携程深耕本地游和短途游,带来了国内酒店预订的可观增长。携程最新财报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携程当地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增长150%。
最后,在商旅-包价游方面,携程也恢复良好。今年一季度,携程商旅管理业务收入4.45亿元,超过旅游度假业务收入,同比增长100%。
此外,携程还展示了在供应链赋能、乡村旅游振兴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。比如今年一季度,携程在全国新增了4家携程度假农庄,覆盖西北、东南、华北。截至目前,已有23家携程度假农庄落地全国12个省级单位。
从自身业务发展来看,携程的度假农庄弥补了当地高端住宿产品的短板;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,这也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。
总而言之,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,携程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享受到了“积压需求强劲释放”带来的发展红利。其实一季度只是国内旅游市场的升温,二季度才是真正变热的时期。今年下半年,随着航空产能的逐步恢复和机票的普及,出境游势必会有更大程度的恢复,这无疑会给携程带来新的增长动力。
02
三年疫情教会了携程。
今年第一季度,如果剔除投资收益、股权激励费用等账面费用,携程实现营业利润26亿元,直接达到其疫情前第三季度暑期旺季的水平,对应的营业利润率达到28.5%,创历史新高。
携程能取得这样的单季利润和营业利润率,不仅是因为其在营收端的优异表现,更是因为其在支出端的良好控制,也就是孙洁所说的“有效的成本控制”。
需要指出的是,这里的携程对支出的控制很好,主要是将今年一季度的支出与疫情前进行对比,而不是三年疫情期间。
在运营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方面,携程今年第一季度与2019年第一季度大致持平;今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远高于2019年同期,但携程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也远低于2019年同期。
这意味着携程一方面在研发上投入更大,另一方面在营销上学会降本增效。对于R&D费用的增加,携程在今年一季度解释为:“主要是产品R&D人员相关费用增加所致”。
具体来说,随着出境游的升温,携程可能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。例如,根据携程的数据,今年3月15日以来,内地用户在境外目的地预订的旅游产品订单量,比2月同期增长了近30%。出境游跟团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25%,而随着国内40个国家第二批出境游跟团游国家试点的重启,携程开始加紧相关产品的设计。
携程团队游CEO姜文曾表示:“在第二批名单中,一些可以相对较快退团的国家是免签或落地签证国家,比如塞尔维亚、毛里求斯。东南亚的越南俱乐部是继泰国和老挝之后的热门目的地。携程正在加紧产品的设计,落实当地接待设施的部署。相关产品已于近期全面上线。”
在营销上,携程与其说是降低成本,不如说是提高效率。虽然与2019年第一季度21.8亿元的销售和营销费用相比,携程今年第一季度18亿元的这方面支出更是少之又少,但与去年相比,携程在销售和营销上花钱毫不手软。以每单位营销支出的收入衡量,携程远高于Expedia、Booking和猫途鹰等国际同行。比如今年第一季度,携程的营收与营销支出之比为5.24,即每单位营销支出带来的营收可能达到5.24美元,而Expedia、Booking和猫途鹰的数据分别只有1.59、1.83和1.69。
三年来的疫情对携程和国内旅游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,也锻造了相关企业如何在艰难的发展环境中生存的硬技能。至少携程知道怎么花钱。
03
未来业绩增长趋势如何?
诚然,目前携程既有“积压需求强劲释放”带来的红利,又有“成本有效控制”带来的提升,那么这两个因素会长期存在吗?
对于前者,这显然是一个问号。面对今年在旅游、餐饮等方面爆发的五一,一方面是对过去积压需求的一种释放,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对未来需求的一种透支,即五一过后,类似的爆发场景将很难再次上演,更有可能出现一种趋于习惯化的消费趋势。
如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,经济重启带动的第一轮线下消费反弹可能已经见顶,居民收入和信心恢复尚需时日。5月前28天,乘用车零售和批发同比增速大幅回落;18个主要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同比稳步增长。考虑到低基数效用的减弱,汪涛预测5月社零同比增速可能放缓至12.8%。
总之,基数抬升和叠加修复的动能减缓,5月份国内主要经济指标同比有增无减。在这种宏观背景下,旅游市场很难独善其身,携程未来的业绩增长是否会疲软,至少是值得观察的事情。随着疫情基数的影响逐渐消退,携程的经营状况会更加真实的体现出来,这将是对携程实力的一大考验。
对于后者,Tik Tok、快的、小红书、美团、朱非等“跨界对手”也将成为主要影响因素。
Tik Tok、Aauto Quicker、小红书等内容平台试图通过自身的内容优势种草吸粉,撬动旅游消费。例如,Tik Tok推出了旅游业务,为游客进行宣传,旨在打造一个网络名人旅游目的地。《2022 Tik Tok旅游生态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,Tik Tok旅游企业总开户数已达10.47万户,同比增长121%。
对此,携程也有所回应,如推出“旅游营销枢纽”战略,打造集明星、直播、榜单、社区于一体的旅游内容聚集地,希望以优质内容吸引流量,刺激用户消费,但这样会带来销售费用的增加。
此外,美团、朱非在酒旅业务上的低价高频策略给携程带来的竞争压力;酒店、旅行社等上游供应商希望建立直销渠道;近两年,航空公司增加了直销的比例,减少了代理的比例...短期来看,携程迎来了业绩的强劲反弹,但长期来看,显然无法高枕无忧赚钱。"

作者:焦点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焦点娱乐 版权所有